深圳最新区块链指数(深圳最新区块链指数基金)

admin 2023-09-13 阅读:151

“数”你最棒丨这里是,数字经济第一区!

高新区(滨江)

抢抓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

锚定“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区”总目标

深入实施数字经济“一号工程”升级版

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

巩固产业优势

培育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

提升发展世界级数字安防产业集群

持续推进数字安防产业链创新链资源汇聚,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2年工信部国家先进制造集群,高规格启动“中国视谷”建设,以滨萧特别合作园为支撑,打造标志性产业地标。

持续培育壮大特色数字产业群

聚焦信息安全、网络通信、高端软件、集成电路等领域持续培育特色数字产业群,联合申报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(浙江),打造具有影响力深圳最新区块链指数的“信息安全谷”深圳最新区块链指数;未来网络产业入选首批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;集成电路产业依托设计优势基础,向制造、测试和高端设备延伸,培育了长川科技、广立测试设备等优质企业,入选省级“新星”产业集群。

强化数字优质企业梯队培育

深圳最新区块链指数(深圳最新区块链指数基金)

实施“瞪羚企业”“冠军企业”“上市企业”等计划,培育了阿里、网易、吉利、华为等世界级领军企业。截至目前,全区现有规上数字经济企业584家,其中,2022年新增数字经济上市企业6家, 数字经济领域拥有上市企业58家,超百亿元企业9家,数字工厂标杆企业10家,数量全省第一。

展开全文

推进重大项目建设

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,2022年引进十洋科技、芯体素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,新增省“六个千亿”产业投资工程、浙江省“4+1”重大项目等重大项目16个;探索“一区多园”模式,深化滨富、滨萧特别合作园跨区域协作,省特别重大项目制造产线正式通线。

锚定创新提质

构建最优数字产业生态圈

构建数字科创平台群落

升级“1+2+6+N”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,争取“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”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并获国家发改委可研批复,加快省白马湖实验室、省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平台建设,持续建设浙大滨江研究院、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等6个产业创新研究院,构成蓬勃兴起的科创平台群落。

推动产业联合创新

围绕视觉智能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,引导“链主型”企业牵头组建积极培育企业创新联合体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、产业联盟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产业创新组织,累计组建省级创新联合体3家,市级创新联合体15家,省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14家,数量全省前列,建设经验入选科技部2021年科技体制改革案例库;持续推进省尖兵领雁重大项目36项、市人工智能重大创新项目攻关38项,取得一批数字产业突破性成果。

深圳最新区块链指数(深圳最新区块链指数基金)

打造高新人才雁阵

举办第五届国际人才节,发布“1+5+20”人才新政,创新推出“才链全球”人才计划,全年引进各类人才3.8万人,自主培育市级以上人才计划专家70人,引进“5050”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63个。

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生态

承办全省数字安防产业链专场,举办5G、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网络安全等专场产业链对接会;谋划打造“滨江芯浙江机”的特色活动品牌,围绕零跑、矽力杰等链主企业举办多场“芯机联动”产业链对接会,助推区内芯片企业与整机企业的适配和合作开发,有效解决企业供应链难题;推进华为杭州研究所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建设,打造鲲鹏生态体系。

建设一批高能级数字产业平台

开展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空间布局,物联网基地连续三年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,物联网小镇、互联网小镇获评省级优秀命名特色小镇,数字健康小镇获评省级优秀创建特色小镇。

聚焦数字赋能

打造最佳融合应用示范地

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

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,新增国家级试点示范7项,新认定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、累计9家。构建“未来工厂+产业大脑”数字化建设工作体系,新认定省、市级未来工厂4家、累计11家,中控化工产业大脑全省推广。

加快打造“数字特区”

积极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,聚焦数字自贸特色建设“数字特区”,创建数字服务、中医药服务、数字文化、知识产权四个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,成立全省首个“数据安全实验室”,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获评全省自贸区“最佳制度创新案例”,发布全国首个数据知识产权质押团体标准。

培育数字融合新业态新模式

积极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“5G+”“大数据+”和“区块链+”融合应用,培育了一大批移动支付、区块链、数字医疗、数字农业等领域代表性企业、标杆性平台。

提升智造供给能力

出台智造供给产业专项政策,创建全国首个智造供给小镇,集聚了中控科技、哲达科技、康奋威科技、国自机器人、安脉盛智能、优海信息、安恒信息等一批优质数字化服务商,截至目前,22家企业入选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,数量全省第一;41家企业入选浙江省新智造公共服务应用供应商,约占全市的1/4,“滨江智造”输出智造供给方案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广泛应用。

锐意改革攻坚

塑造体制机制新优势

高标准制定“数字经济第一区”顶层设计方案

迭代制定《杭州高新区(滨江)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区行动计划(2022-2025)》,谋划高质量建设数字技术策源地、数字人才集聚地、数字产业先行区等“三地五区”,高水平“三化融合”协调发展。

创新“两链”融合机制

制定出台《关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“两链”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》,建立由区领导领衔的“链长制”,实施好“一链一专家、一链一组织、一链一基金、一链一园区、一链一专班”,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3亿元,支持开展协同技术攻关、科研成果转化、示范应用试点。

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

紧扣“1612+N”体系构架,制定全区数字化改革推进方案,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平台,积极参与全省行业产业大脑建设,累计拆解661个组件至产业大脑能力中心。全省数字化改革双月综合评价两次获五星,“科技人才孵化”应用获省委肯定,8个场景纳入全省重大改革(重大应用)“一本帐S2”;全省重大需求项目“浙里海归”正式上线试运行,安帮码、数智治水等3个典型应用在省《数字化改革》刊发。

持续优化产业营商环境

加快推动“服务到企业、企业提需求、部门配药方、平台抓落实”机制落地,深入开展“亲清三访”“百名干部助百企”等助企服务活动,打造董秘圆桌会、“亲清直通车·政企恳谈会”等服务品牌,深化“放管服”、创新“移动审批车”等3项改革经验在省《竞跑者》刊登。

来源/区经信局

编辑/章霞

一审/史申

二审/刘姿吟 阮元

终审/季斌凯

发表评论: